合作咨询热线:

400-123-4567

安博体育新闻
联系我们

电话:400-123-4567

邮箱:admin@zhiyuansem.com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

基建安博体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到底有多重要?
发布时间:2023-06-13 02:10:20 浏览:[ ]次

  基建是有边际效用的,所以,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就基本上没有提基建(传统),更对房地产以限制。

  从基础设施来看,2017年我国高速公路密度为142公里/万平方公里,高铁密度为26公里/万平方公里。而美国基本没有高铁,高速公路密度为110公里/万平方公里,中国已经全面超越美国。即便是与地少人多的日本相比,我们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密度也差距不大。对比中国人均GDP全球70名的排位,而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却到了世界前列,是不是超前?

  政府举债是为了搞基建投资、稳定经济增长,但是靠基建投资其实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。事实上,中国这一轮基建投资的启动是从13年开始,基建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从20%升至2019年的28%(不含房地产投资),而同期GDP从7.9%降至6%。

  为什么基建投资不创造增长?原因在基建的边际递减,同时政府投资还存在着巨大的挤出效应,会形成巨大的浪费。政府本身不创造收入,其收入都是通过税收或者发债得来,其实是拿走了本应属于居民和企业的钱。因此相对而言,政府支配的收入越多,居民和企业支配的收入就越少。与此相应,如果政府的投资越多,其实意味着居民和企业的支出就越少,政府基建投资其实是挤出了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,并不会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,广大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幸福和财富。

  但是,政府投资可以创造出通胀。比如说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行的背景下,和中国经济相关的螺纹钢、焦炭、PTA等部分商品价格一直在高位,其实就是基于国内基建投资的预期。

  基建投资虽然见效快,但是效率低下。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例,今年总资产已经达到8万亿,但是过去两年的税后利润都不到20亿。由于难以产生现金流,因此中铁总的铁路投资主要靠举债,而其每年的贷款和债券发行总量都接近1万亿,意味着其铁路投资乃至还本付息全靠举债融资安博体育。

  因此,大规模基建投资会导致政府债务率的持续上升,损害货币信用、加剧汇率长期贬值的预期,而汇率贬值又会带来输入性通胀。

  在历史上,美国和日本都曾经实施过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计划,但是结果却是天壤之别,美国经济持续增长,而日本经济则是失去了30年。

  1995年美国GDP为7.66万亿美元,日本为5.33万亿美元,日本GDP达到了美国的69.6%,因为美国人口是日本的3倍,在人均上日本已经超过美国。当时全球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预言日本将会在十年内在GDP上超越美国,日本自己也坚信这点。

  日本政府长期将基建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,二战结束后日本颁布了多项法律加强政府投资的力度,包括1952年的《道路法》、1964年的《河川法》和1968年的《城市计划法》等。其中1987年出台的《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》在机场、道路、港口、海岸、城市下水道、垃圾处理设施等12个方面制定了5年计划,对各领域的政府投资均提出了明确要求。

  日本靠出口立国,但是广场协议后,日本政府并没有在日本制造上下功夫,反而急功近利,继续采取持续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。1993年日本公共工程的财政支出一度达到13.7万亿日元的历史最高值,直到2001年公共工程支出规模一直维持在10万亿日元以上。

  大规模的基建投入使得日本的基础设施水平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。根据2017年全球国家竞争力指数来看,日本的基础建设指数达到6.34,远高于美国、英国、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。目前日本拥有完善的城际交通网络,其公路密度和铁路密度是美国的4.8倍和2.4倍。

  但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只能是昙花一现。首先,日本政府的债务水平持续扩张,债务占GDP的比重从1985年的50%持续上升目前的200%。其次,基建投资由政府主导,非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也容易导致过度无效投资。如70年代日本大力推动机场建设,而随后的高铁网络发展导致航班需求下滑,很多机场亏损。

 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,过度的基建投资往往还会对民间支出产生严重的挤出。从90年代开始,日本的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长期保持低迷,这一方面源于泡沫经济破灭,财富效应缩水导致经济下滑;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基建高投入挤出了民间支出,降低了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力。

  因为经济战略失误,日本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25%。相反,同样签了广场协议的德国却抓住机会,成为欧洲老大。

  历史上美国也曾经历过基建投资高速增长的时期。如,1929年的大萧条破坏了美国市场经济的动能,为了刺激经济复苏,罗斯福推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。1933年-1945年间,美国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处于20%以上,大部分时间还超过了25%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使得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路系统。受到基建投资的带动,美国的失业率出现大幅下降,同时GDP同比增速在1934年就由负转正,达到10.8%。

  但70年代以来,美国仅将基建投资作为经济走弱时期的短期刺激政策,而没有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。特别是次贷危机以来安博体育,美国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持续负增长,而美国经济却经历了一个长周期的复苏。

  为什么美国基建投资规模持续下降,而经济持续走强?原因是美国成功转型摆脱了对基建投资的依赖,转向了靠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拉动经济。

  从需求端来看,上世纪40-50年代,美国的经济主要与政府支出相关,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超过100%。而50年代之后,由于收入分配向居民部门倾斜,到1997年美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升至76%,使得美国的私人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持续增长,私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。

  从供给端来看,美国的研发投入奠定了美国科技创新强国的基础。1950年以来,随着NSF、NASA和DARPA的成立基建,美国研发投资占GDP的比重从1%持续上升到1967年的2.9%。而2017年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研发费用高达2亿美元,接近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十倍水平。

  通过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比较,我们可以发现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既是良药又是陷阱,基建投资作用的好坏取决于经济的发展阶段。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危机时期,基建投资可以作为需求的源头,拉动经济增长,也可以改善本国较为落后的基础设施,提高城市化水平,有利于经济的长效发展。

  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中后期,效用边际递减,美国和日本的分化其实反映了两种经济增长模式。美国依靠增加居民收入、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,实现经济转型,经济结构得到优化,并形成了私人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。相比之下,日本的经济缺乏内生动力,基建投资的增长不仅没有带动经济走出衰退,反而暴露出了政府债务过高、过度无效投资和挤出私人投资等众多问题。

  所以,我们需要反思日本基建投资过度的教训,学习美国转型的经验,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,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,形成以私人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健康模式。

  没有效率的增长让人民感受不到幸福,实际上还侵害子孙后代的利益。要想改变这种局面,就必须增加居民收入,减少政府支出,增加劳动在GDP中的比重,把老百姓的钱还给老百姓,才能带来经济的真正增长。如果还是走大规模举债搞基建(房地产)投资的老路,带来的不是真正的经济增长,而是短期滞胀、长期迷失的风险。

  经济增长来源于积累,在宏观上储蓄等于投资,因此多投资往往意味着经济的积累越多,未来的增长越快,政府们都喜欢把投资当做经济增长的万能灵药。

  如果比较投资占GDP的比重,2018年中国高达44%,而美国只有17%,貌似中国经济的积累远高于美国。但是我们的投资当中大量是政府的基建和民间的房地产投资,而美国的投资大部分是民间投资,这其实反映的是我们的投资虽然高、但是缺少效率,不是真正的积累,而是重复建设。而美国的投资虽然少,但是很多都是有效投资,是真正的积累。所以中国企业的效率远低于美国企业。

  因此,要想避免陷入日本经济失去30年的陷阱,我们应避免走基建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,应该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分配改革,降低居民和企业负担,藏富于民,才能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研发能力,创造有效的增长,让老百姓感受到真正的幸福。

  靠基建房地产拉动的GDP毫无意义,人民得不到真正的的幸福,希望给我们一个真实的GDP。安博体育安博体育

关注安博体育

服务热线

400-123-4567

邮箱:admin@zhiyuansem.com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